行业新闻
客户服务热线
0391-3299600炬光科技获387家机构调研:目前预制金锡氮化铝陶瓷热沉已开始对外出售并形成小批量(附调研问答)
炬光科技7月6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2年6月30日接受387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QFII、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问:公司半导体激光收入大多数来源于开放式器件、热沉、泵浦模块。什么情况下会购买激光器成品?
答:公司在上游主要做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元器件和原材料,因此会购买半导体二极管芯片制备半导体激光器。在有些情况为客户提供基于别的类型激光器光源的解决方案时会采购激光器成品,一般是购买固体激光器,也有少量光纤激光器。
答:公司在创业早期100%外购,经过多年研究及技术开发,2015年已攻克预制金锡薄膜制备技术,实现预制金锡铜钨热沉(CuW)和预制金锡氮化铝陶瓷热沉(AIN)全面自制,目前预制金锡氮化铝陶瓷热沉已开始对外出售,并形成小批量。
铜(Cu)是外购,cooler一般我们做设计,外协采购。核心部分基本自制+自己设计妥外加工,外围非核心是外购。
答:与日本厂商相比,公司供应的预制金锡氮化铝(AlN)陶瓷热沉整体来讲有相似的性能和质量表现,局部性能指标会有优势,尤其在与客户应用的匹配程度上。公司的预制金锡陶瓷热沉产品已进入小批量生产供应阶段。国内目前尚无成熟供应的厂商,且国内其他家主要是做材料出身,缺少做半导体激光器元器件以及长期寿命验证的经验。而我们是做半导体激光器元器件的,在热沉应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的长期可靠性验证上更有经验。
答:从产品角度讲,半导体激光器业务主要增长点是预制金锡陶瓷热沉,同时传统产品也会有稳定的增长;从应用来讲,主要是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科研应用。
问:关于激光光学业务,公司的光学元器件产品从材料、工艺及形貌三个方面来讲,是怎样的结构?
答:首先从材料本身来分,分为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公司已批量在做的是无机材料(包括光学玻璃、硅等材料)的微光学元器件,同时也在布局无机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微光学元器件的开发。从加工和制备工艺角度来讲,公司目前大批量供应的是基于晶圆级同步结构化的加工工艺制备的微光学。从结构形貌来讲,目前的工艺是以柱状形貌的球面、非球面微光学为主。
问:公司在激光雷达光学元器件领域与同行的差异,包括产品及能力的差异有哪些?
答:公司微光学主要做的是激光整形光学,把激光光源整形成应用所需要的光斑形状、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光强分布,满足应用所需的这几个要素,技术上的含金量比较高。
答:微光学元器件从产品角度来讲,首先是用到光纤激光器泵浦源中的快轴准直镜(FAC),其次光刻机用光场匀化器,预计都有稳定增长。从应用角度来讲,上述两者都属于先进制造领域。此外,新的增长点来自具有自制能力的光学镀膜工艺后可对外提供的镀膜服务,镀膜服务应用较广,包括光通讯等领域。同时,公司也在布局一些新的产品,如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微光学元器件等,目前已有小量样品订单,主要应用领域是消费电子。新产品增长潜力大,但目前主要的收入贡献来源是传统产品。
问:光学系统业务剥离方面历史上曾经有点时间收入还比较高。一季度可能是受季度或者行业波动影响,收入下滑。整体今年预测如何?
答:光学系统尤其是在平板显示行业的应用,受行业周期影响波动较大。目前来说,公司在中游泛半导体制程领域的布局不仅是在面板显示,还有新兴显示、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等。今年的主要增长点来自于集成电路制程,具体来说是晶圆退火业务。此外我们在一些例如Mini LED,Micro LED等新兴显示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问:传统的激光应用其实主要在于工业切割领域,对于激光的要求主要在于功率,那么对于未来激光的创新应用,对于激光的要求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需要激光厂商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答:宏观角度来讲,过去激光主要是用于工业领域,比如切割、焊接等。目前激光的应用主要是三方面:能量源、传递信息、照明源。(1)能量源:光和物质相互作用,传统的激光工业应用主要是改变物质的几何形状等;新的应用更是针对材料来改性,改变物质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当激光与人体组织的相互作用时,就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如嫩肤、净肤、手术等。(2)传递信息:如3D感知,激光雷达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应用,除此以外还有通信领域,如空间通信等。(3)照明源:如夜视照明,激光大灯等。
对于激光器提出的新要求:不止功率,同时要满足应用所需的光斑形状、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光强分布等的要求,才能得到应用。
激光厂商需要具备的能力:第一,具备多元化能力;第二,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
问:公司具备的“产生光子”和“调控光子”能力是怎么来实现激光在不同应用场景的功能和要求的?
答:在“产生光子”方面,公司聚焦于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及相关原材料并促成其直接应用,为固体激光器提供泵浦源、为光纤激光器泵浦源提供预制金锡陶瓷热沉材料等核心元器件、原材料。在“调控光子”方面,公司专注于微光学整形元器件和光学镀膜服务,在精益化折射光学元器件制造能力的同时步入衍射光学元器件工艺领域;公司结合“产生光子”和“调控光子”,使得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光子能够直接整形为符合更多特定应用所需的光斑形状、功率密度和光强分布,形成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未来可以更广泛、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和更高性能的应用于各类场景。
问:激光的创新应用是整个激光产业未来增长的大多数来自,从激光创新性的应用来看,长期看未来潜在市场空间比较大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未来哪些应用有望率先爆发?
答:整个激光行业主要应用领域:(1)激光作为能量源:切割、尤其是焊接市场还会有增长;激光武器未来也是有潜力的;在材料改性,改变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集成电路制程、太阳能领域等;激光与人体组织的相互作用,如医疗健康等应用也会有广阔的发展机遇。(2)传递信息:数据中心等领域激光作为信号源。随只能驾驶、智能照明、智能操控的发展,汽车工业给光子行业提供了百年不遇的机会,(3)照明源:汽车大灯、激光显示等未来都会有爆发式增长。
激光行业有望率先爆发的业务:如作为能量源改变物质性能、激光雷达、激光大灯、激光投影、医疗健康等都有望有大的增长。
激光雷达是可预见的将要爆发的下游应用之一,激光雷达除了在车载应用之外,未来还有哪些大的应用场景?激光雷达不同的应用场景也有不同的要求,公司怎么来实现更多产品和更多应用场景的覆盖?
答:激光雷达应用场景不止车载,还有路测(摄像头补充,车流检测等)、安防(如机场密度,监测人流量等)、工业(3D建模等)、消费(手机、扫地机器人等)等应用。车载是目前最大的主力市场,公司目前以车载为主,借车载激光雷达打造平台,同时兼顾其他应用领域。
问:车载激光雷达之外DMS、AR-HUD和DLP激光大灯也都会用到激光的应用,不同应用对于激光的核心要求差异和公司在这些领域的技术储备?
答:这些新的应用与激光雷达的核心技术有共通之处,同时略有区别。如DMS一般都会采用低功率、高重频连续使用、探测距离短。光学设计和光学要求会有不同;AR-HUD以半导体激光可见光为主,对散热更有挑战;激光大灯主要是高连续功率的蓝光,涉及到我们传统高功率激光器元器件的制备及光学模组设计。不同应用技术侧重点略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公司会从上游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以及光学元器件来切入,同时尽可能与客户一起探索战略级的、模组方面的合作。
问:激光在医疗、净肤、嫩肤类商品市场广阔,也有很多厂商在布局,公司做医疗激光器的有哪些优势?
答:公司在专业医疗健康方面已经有比较多的应用,包括净肤、嫩肤、荧光显影成像等,主要提供产品为半导体激光元器件,也在布局潜力较大的家用医疗健康市场,提供中游模组。
公司具有的优势:结合产生光子和调控光子,使得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光子能够直接整形为符合更多特定应用所需的光斑形状、功率密度和光强分布,形成创新的光子应用模块和方案,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问:公司“调控光子”的能力也是全球领先,微光学透镜的精度是核心壁垒,精度主要跟哪些工艺相关(加工工艺或是镀膜工艺)?哪些场景是一定要求达到公司的这个精度的?
答:与加工工艺最相关。公司“调控光子”主要做光学整形,需要结合激光器发光的特性,设计具有微米级或纳米级微光学结构,同时这样的光学设计对加工精度、加工工艺技术要求非常高。高精度要求的应用如光刻,需要形成非常均匀的光斑,要使用到光刻级别的光场匀化器产品。
答:之前公司的定位是打基础、求发展阶段,研发人员多于生产人员,产品没有上量,定制化较多。近几年产品逐渐开始上量,趋势向好。
答:随技术创新、业务规模增长形成规模效应,公司产品预期价格会呈下降趋势。汽车应用的毛利率随着整体起量后会会降低,但是公司会通过精益制造与工艺提升来控制成本。汽车行业一旦量产后不需要太多销售、管理,所以整体净利率影响不大,净利率不会很低。
答:在家用产品领域,技术开发上公司经过几年的铺垫和积累,核心技术方案已经很成熟,目前主要是业务的拓展。公司已与全球知名家用医疗健康设备厂商英国Cydne公司签署了总价值约8亿元人民币的长期独家战略合作协议,开发家用激光医疗相关业务。由于行业特性,需要经过技术认证,因此周期相对会长一些。明后年预计会进入量产状态。同时公司也正在该领域积极开拓别的行业客户。
答:现阶段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定制化程度较高,根据不同的技术路线,工程化方面根据不一样的客户的不一样的需求会有定制。未来两到三年后,随着激光雷达行业成熟、技术路线逐渐集中以后,部分会逐渐标准化。我们大家都希望能标准化,但是也要尊重行业的特性。
答:公司基于激光雷达发射光斑的形态,把激光雷达技术路线分为点、线、面光源。光学元器件可覆盖不同技术路线。在模组方面公司重点布局线光斑和面光斑模组,没有计划做点光源的模组。
答:激光雷达作为快速地发展的新兴技术产品,市场参与者众多,从传统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到高科技初创公司均有涉足,且多种技术路线并行,目前并无特定技术路线或特定公司具备拥有非常大的优势。激光雷达市场参与者主要分布于美国、中国、欧洲、以色列、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定制化程度较高,需要结合光、机、热、电、材料等方面的综合技术能力进行设计开发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车规级可靠性开发、模组量产工艺开发、车规级自动化量产产线建设等方面的车规级模组技术能力,目前市场参与者相对较少,公司作为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光源光学组件中上游供应商,参与到了多种技术路线的产品研究开发,具有先发优势。
21年收入按上游、中游统计来分,上游收入占84%,中游收入占16%;按应用来分,先进制造(包括泛半导体在内)占67%,医疗健康占18%,汽车应用占11%,科研和消费电子各占2%。
答:目前有11个项目处于A样/B样阶段(6个模组,5个光学),其中有2~3个项目已经合作两年以上;还有16个项目机会,处于早期的阶段(概念探索、F样品、RFQ);
答:快轴准直镜FAC、慢轴准直镜SAC、快慢轴同时准直镜、光场匀化器Homogenizers、光场扩散器Diffuser等。前三个大多数都用在机械旋转、MEMS激光雷达;HOM大多数都用在混合固态(线光斑、面光斑等);Diffuser用于Flash LiDAR。
答:公司在DMS领域,有基于VCSEL和超广角光束扩散器(Ultra-wide angle diffuser)的光源模块推出,也在给一些客户送样;在AR HUD领域,公司还处于在前期探索中,尚无实际样品或产品推出。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DMS还是AR HUD,公司的定位与在激光雷达业务一样,是核心元器件或光源模组的供应商,公司没有一点计划做激光雷达、DMS、AR HUD整机,公司的目标是为激光雷达、DMS、AR HUD整机厂商提供配套的核心元器件或光源模组,为其整机产品提供价值。
答:激光雷达系统目前价格差异比较大。随技术创新、业务规模增长形成规模效应,公司产品预期在激光雷达系统中的价值量占比维持不变,但价格呈下降趋势。激光雷达相关这类的产品的成本降低也是个趋势。一方面,公司会通过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实现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随公司产品产量逐步提升,规模优势也将带动成本下降。上述因素将共同促进公司激光雷达产品成本的下降。
答:现在是多重路线并行,没有人可以百分百确定。我们大家都认为远距的激光雷达是靠相对高的线束密度。Flash等纯固态激光雷达目前还不是很适合做远距前向的激光雷达,但适合中短距激光雷达。远距的激光雷达路线,公司相对看好的是通过转镜或者MEMS线光斑去做混合固态激光雷达,这是我们大家都认为的目前很成熟的方案。因此,公司的模组产品也是沿着全固态和混合固态这两个方向去布局的。
问:激光雷达项目中从研发到上车是怎样的时间流程?有哪些方式会加速项目的验证节点,来实现项目更快上车或者量产?
答:激光雷达作为一个汽车工业产品,最重要的包含以下几个主要阶段:A样(功能满足规定的要求,不考虑量产和可靠性,会有几十只至上百只)、B样(考虑了所有的性能指标,车规级,用于做车规验证)、C样(量产产线跑过的车规验证后的)、DV、PV验证。标准流程周期一般2-3年。压缩周期主要靠技术成熟度的提升,平台化,以及产业链节奏的提升。我们大家都认为需要尊重研发规律和客观规律,遵守汽车行业质量流程规范,严格遵循APQP。
答:激光雷达作为快速地发展的新兴技术产品,市场参与者众多,从传统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到高科技初创公司均有涉足,且多种技术路线并行,目前并无特定技术路线或特定公司具备拥有非常大的优势,目前并无特定技术路线或特定公司具备拥有非常大的优势,单一布局有风险。公司作为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光源光学组件中上游供应商,参与到了多种技术路线的产品研究开发,底层能力技术是通用的,不算重复投资。
答:激光雷达发射模组的主要核心部件均由炬光科技自制,包括核心光学元件等。激光二极管芯片、部分结构件和辅材等外购。
国内销售的比重在逐年增加,2021年是公司近5年来国内出售的收益占比第一次超过50%。公司支持国内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内定价相对会低。平均毛利率方面,国外比国内高约10%-15%。
答:公司在东莞自建、自主研发了镀膜能力,具备光学镀膜工艺自制能力。在满足公司自己微光学产品的镀膜需求后,开始对外提供镀膜服务。目前在光通讯领域已经拿到了客户的商业订单。红外波段的镀膜业务更快,在可见光、紫外的验证还需要一些时间。未来我们将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和不断探索,我们也有信心未来会有长足的发展。
答:上游元器件是公司的基础,未来是平稳和合理的增长水平,约20%-30%。高增长主要是新产品的贡献,比如预制金锡氮化铝陶瓷,快轴准直镜FAC(进一步提升市占率),以及光学镀膜等。
问:给B客户供货的产线量产进度如何?新的激光雷达客户定点方面有新的进展吗?
答:进度以公开披露信息为准。虽然挑战很多,但是也在有序推进中,预计Q3完成量产建设,Q4开始交付。目前没有可公开披露的新定点。
答:行业增长肯定是很乐观的,激光会涉及到人类生产、成活的方方面面,有很多新兴的领域,如加工领域材料改性、军工激光武器;作为信号领域、照明领域等潜在应用待开发。
答:上游是公司的基石,公司也会持续进行大量的上游研发投入;向中游的拓展将会成为公司体量增长的有力支撑。公司正在基于激光行业上游核心元器件的技术壁垒,向汽车应用、泛半导体制程、家用医疗健康三大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的中游应用领域进行布局。在做强上游核心元器件基础上实现技术在行业中游的商业化拓展。
答:上游元器件毛利率相比来说较高。中游里面汽车业务毛利率相比来说较低,但是管理费用较低,因此净利率不一定会低;专业医疗健康毛利率与上游相近,家用医疗健康毛利率会低一些;泛半导体支撑属于搞技术壁垒,因此毛利率会更高。
答:公司对激光雷达是很有信心的,虽然公司对22年、23年的收入指引有所调低,但是24年预计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公司认为去年是设计导入元年,今年是上量爬坡阶段,明年会是量产元年。
答:在“产生光子”方面,公司聚焦于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及相关原材料并促成其直接应用,为固体激光器提供泵浦源、为光纤激光器泵浦源提供预制金锡陶瓷热沉材料等核心元器件、原材料。在“调控光子”方面,公司专注于微光学整形元器件和光学镀膜服务,在精益化折射光学元器件制造能力的同时步入衍射光学元器件工艺领域。
答:公司为其提供激光模组。在2021年的8月份已完成设计定型,最终的设计已经定版了,接下来做小批量的临床验证,然后需要做各个国家的医疗认证。由于客户多次对产品做优化设计,同时供应商也多次对塑料光学件的模具进行修模,更主要的是由于客户供应链问题、疫情问题,客户临床试验时间滞后,医疗认证的获取进度推后,预计2022年客户在美国和日本获得医疗认证,欧盟认证时间取决于欧盟家用医疗美容器械法规的调整和进度,中国的医疗认证预计是在2024年左右。
答:我们总部西安这边主要是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汽车业务、泛半导体业务;微光学元器件的前道生产主要在德国多特蒙德,后道生产包括光学镀膜、精密切割等主要在东莞公司。医疗健康方面,公司已在韶关布局医疗健康产业基地项目,将来医疗健康模组产能将会在韶关公司。
答:激光雷达整机有三个部分:发射端、接收端和软件算法系统。镜头厂商基本是做接收端的。我们是做发射端,围绕着激光器光源,形生一个具有特定形状、功率密度和光强分布的光斑,这个是基于我们的底层光学整形核心技术,具有一定的综合技术壁垒和先发优势。
答:线光斑发射模组和面光斑发射模组,我们在设计时同时有基于边发射和VCSEL两种芯片的产品平台。从客户拓展进度来看,基于边发射光源的模组相对进展较快。目前来看,边发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成熟,是上车的主流。
答:从公司底层技术来讲,我们是建立了一定的技术壁垒,公司仍会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一方面,在上游核心元器件研发方面持续投入,比如在半导体激光器元器件方面,加强关键材料和工艺的持续研究,始终保持高的技术壁垒。在激光微光学方面,目前技术主要是基于无机材料,形成的是柱面或非球柱面的元器件。在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或复合材料方面和其他的形貌方面有待持续研究。另一方面,会继续加强中游领域的业务拓展。
答:上游元器件仍是公司业务的核心,也是公司目前营收占比较高的部分。“产生光”的半导体激光器元器件方面,预制金锡氮化铝陶瓷热沉将是今年一个新的业绩增长点,预计将有几百万只出货量,其用量与FAC产品1:1,增长潜力大。“调控光”的激光光学元器件方面,FAC产品随着下游光纤激光器市场的增长保持增长趋势;公司给光刻领域提供光场匀化器,在德国公司已完成新的UV实验室扩建,增加了光场匀化器测试的产能;在东莞公司建立的光学镀膜能力,在服务于企业内部的同时对外提供技术服务,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中游业务方面,泛半导体制程集成电路晶圆退火激光系统产品,已通过计算机显示终端的产线验证,今年预计进入小批量发货。公司医疗健康业务有两部分,专业医疗健康业务和家用医疗健康业务,两部分业务都用到公司半导体激光元器件,专业医疗健康业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健。家用医疗健康业务因政策要求需要做临床验证、医疗认证,比预期稍有延迟,除公司之前披露的英国Cyden外,目前也在积极拓展新的客户。
答:首先,泛半导体业务目前基数不大。其次,今年预计应用于光刻领域的上游半导体激光器元器件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集成电路晶圆退火激光系统产品,已通过计算机显示终端的产线验证,今年预计进入小批量发货。
答:激光雷达的技术路线目前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公司的光学元器件能够在大部分技术路线中参与,公司的策略是用光学元器件覆盖尽可能多的技术路线。在模组方面,公司看好应用于混合固态的线光斑模组和应用纯固态的面光斑模组,因此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对模组的集成设计、光学方案的设计来实现在这两种技术路线中模组级别的方案创新。模组能够放量规模化更大,光学元器件是我们汽车业务的一个底盘。
答:有几个具体的应用,一是在光刻里面,咱们提供对光源进行匀化的光场匀化器,最终客户是国际知名光刻机制造商,目前增长较为稳定。二是半导体集成电路晶圆退火,对于28纳米以下的高端芯片,在制程工艺过程中有一道退火工艺,过去都是用管炉,咱们提供的是包含了光源、光学整形的激光系统,最终把半导体激光光源整形成一个均匀的线光斑,在集成电路晶圆表面去做退火处理。三是在半导体前道检测应用,咱们提供的是客户定制的光学元器件。
答:首先,医疗健康整体是公司很重要的一个业务发展的策略,也是我们向中游布局的三个领域之一,从战略意义上是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其次,从医疗健康领域,我们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专业医疗健康,指面向专业医院或是医疗连锁医疗机构或者美容机构这样的院线级的产品,咱们提供此类医疗设施里边的核心激光元器件或者是模组,这是面向专业级的市场,而这部分业务目前是我们医疗健康业务收入的主要的贡献者。在这一个市场我们已有超过10年的经验,比如激光脱毛、激光无创溶脂、手术、显影等,无论从技术方案还是从这个市场占有率上来讲,都处于比较领先的市场地位。另一类是这两年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家用医疗健康,相对于专业医疗健康来讲,家用医疗健康是面向消费者的市场,我们的客户主要是家用医疗美容设备的制造商,在这样的领域我们目前重点布局的是激光净肤、激光嫩肤等应用,与国内外一些行业大客户展开合作,目前已经取得的商业进展是在激光嫩肤领域与Cyden签订的框架协议。
答:部分客户及供应链受到一些影响,第二季度影响程度相对可控。作为上游元器件供应商,跟中游光纤激光器厂商和下游激光设备厂商相比,受疫情影响相对滞后。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疫情对于光纤激光器行业有一定影响,但公司在6月份前客户提货仍正常有序,直到6月份的提货速度有所放缓。公司经营方面受影响的主要是东莞新建厂房的搬迁工作。由于设备不能按时到位,原定于六月的搬迁时间预计推迟至七月份。
问:是不是能够粗略地介绍一下公司6月份发布的线光斑模组新产品的型号和具体的应用场景以及客户?
答:“千瓦级VCSEL线光斑激光雷达发射模组——LX02”是我们最新的基于VCSEL的线光斑激光雷达发射模组,这款产品适用于线光斑扫描式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可实现更高可靠性、更低量产成本,同时也适用于三维传感和工业传感领域。
客户方面,公司目前尚没有基于VCSEL光源的线光斑激光器雷达发射模组定点项目。该产品目前是研发工程版本,不是量产版本。公司通过平台性质的产品发布后和客户有一些互动,一些客户会试样,在此基础上客户一般会提对定制化的需求,目前是在培育市场。
问:在过渡阶段,激光雷达实际上增加了成本,上车之后是否能给消费的人带来实际的需求?
答:我们大家都认为是能够给消费的人带来实际价值的,随着激光雷达行业的不断成熟,成本也会逐渐下降,消费者会感知到它的优势,感受到安全和辅助驾驶功能的进一步提升。
问:汽车应用中今年及明年的收入目标里面,光学元器件和模组的占比情况大概是怎样的?
答:去年光学元器件占比在20%左右,今年占比与去年接近,明年模组占比会增加一些。
答:预制金锡氮化铝陶瓷热沉是公司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元器件和原材料方面今年的一个主要增长点,去年已实现了几十万只的交付。公司已建立起50万只/月的产能,与国内外十余家客户处于试样或小批量等不同阶段的合作。
答:公司用于平板显示的激光剥离系统已实现量产,累计出货十几套。激光退火系统目前处于研发阶段,暂未实现商业化应用。1000毫米紫外固体线光斑的激光退火系统,预计今年年底完成样机组装,在国内建立试验产线。
问:目前看来激光芯片国产化的趋势较为显著,请问公司怎么样看待后续激光芯片的供应链情况?
答:目前半导体激光二极管芯片国产化程度慢慢的升高了,我们现在对于一些国内厂商的芯片也在验证阶段,现阶段还是以采购国外的芯片为主,其长期可靠性相对较为成熟。同时,公司也在持续关注国产芯片的进展,与国内芯片供应商保持积极沟通,未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积极使用国产芯片;
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激光行业上游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激光光学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基本的产品为半导体激光业务典型产品、激光光学业务典型产品、汽车应用业务典型产品、光学系统业务典型产品。公司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施开发专项等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项目和牵头制定《半导体激光器总规范》《半导体激光器测试方法》两项国家标准,子公司LIMO曾获得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颁发的全球光电行业最高荣誉之一Prism Awards棱镜奖,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曾多次通过“领航科技、创新中国”“至诚报国”等栏目对公司打破少数国家垄断、实现进口替代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做过专题报道。
叶烽、吕业青、孙家旭、孙蔚、张阳、徐毅梁、施钰、李林珈、王维、王茜、胡松、邓时锋
岳苗、张家旺、徐雄晖、方向、李涛、李煜、炜中、谢家乐、赵蓬、郭玮羚、魏庆国、黄海昕
刘畅、周存华、周晴、彭博、徐巡、方军平、陈海进、陈蓉芳、雷涛、高远、龚静
Cathay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Co., Ltd.(国泰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CSOP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